![F2-01--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林勝發攝 沙丁龐客提供 (4).jpg F2-01--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林勝發攝 沙丁龐客提供 (4).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ntchpar/4af14d5333468.jpg)
文字 傅裕惠
汽球與地攤偶劇場景呈現了小丑演員們在肢體之外的操偶表現,也許他們的操偶技巧不盡完美無缺,但「退居幕後」的謙謙風度,讓這整晚的演出增加了少見丑劇表演的內涵與深度。沙丁龐客劇團的小丑,不若明星丑角那樣譁眾取寵,而是真以發揮十八般武藝(儘管可能也不到十般)那樣,在舞台上盡心盡力。
沙丁龐客劇團《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
10/20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假使我不見這五個小丑身後的「風景」,那麼一定會沈溺於眼前舞台浪漫美好的一切!渾然不覺這齣戲標題中這唯一的一張椅子,究竟獻給誰?
五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演員,四個月來承受鋼石般的壓力與磨練,培養了彼此緊密的默契,讓我第一次在台灣國內觀賞小丑表演時,完整感受到他們投入的誠意與精準的能量,迥異於過去我曾遭遇表演者宛若明星般的自戀,或是地位高於觀眾的姿態。
所以,「我」能微笑地坐著,享受著被取悅的寵愛。
親密空間讓肢體喜劇不落俗套
編導將這場表演,虛擬為「苗栗藝文中心」的晚會活動;在觀賞幾個段落之後,台上、台下密集的交流,融化了虛擬時空的隔閡與突兀。這麼迴避了直接面對觀眾的挑戰(比如就以當時當下的發生,作為觀眾與小丑的現實)固然可惜,但顯然「保護」了這批年輕演員初試身手的尷尬與陌生;隨著演出時間推衍,觀眾逐漸熟悉他們不同的角色個性,自然喜愛小丑演員的舉止行為。不過,上半場的幾個段落仍有刻意之嫌,像是「節目主持人笨拙的開場」、「配角插花搶戲」、「電視購物行銷」與接近中場前那段行禮如儀的道具整理,演員無法全然放空,無法讓情節動作隨時具有飽滿而未知的新鮮感或自然再現「發現」事物的當下,使得像我這種較為挑剔的觀眾,心裡多了幾重負擔而無法開懷暢笑。
不譁眾取寵在舞台上盡心盡力
汽球與地攤偶劇場景呈現了小丑演員們在肢體之外的操偶表現,也許他們的操偶技巧不盡完美無缺,但「退居幕後」的謙謙風度,讓這整晚的演出增加了少見丑劇表演的內涵與深度。沙丁龐客劇團的小丑,不若明星丑角那樣譁眾取寵,而是真以發揮十八般武藝(儘管可能也不到十般)那樣,在舞台上盡心盡力。劇終前那場讓觀眾和台上演員們玩翻了的七彩混戰,一面解放了觀眾正襟危坐的旁觀矜持,同時,也默默呈現著小丑專注投入的表演精神——場中央留有一位在混戰中仍堅持左、右手不斷投球接球的男演員,這美好而堅持的一仗(對沙丁龐客的年輕團員們而言)在台上、台下「打得火熱」的互動裡,劃下了精采的句點(或說驚歎號)。
欣見沙丁龐客劇團的小丑們,擺脫了格局與想像的局限。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