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 「多元與永續」為主題
二○一○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主題為「多元與永續」,呈現世界各國及台灣原住民的多元文化,以及關注地球暖化、海洋污染等環保議題。來自九個國家的表演團隊,十五檔節目,其中有六部世界首演、六部亞洲首演,節目類型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及跨界演出,有風靡歐陸舞台的前衛之作、有根植台灣土地的傳統創新,更持續推動「原鄉時尚」精神的自製原創節目。
文字 廖俊逞
相較於歐美地區,亞洲地區的大型國際藝術節,諸如鄰近國家以城市為據點的「東京藝術節」、「新加坡藝術節」、「香港藝術節」、「首爾表演藝術節」等,由於彼此之間相互較勁的競爭壓力,節目設計上為求曝光與賣座,皆以引進國際重量級的大師之作為主打,再搭配本地團體的新作或代表作演出;不僅策展主軸無明顯區隔、操作手法亦大同小異,在豐沛的資金與資源挹注下,可惜少有突破性的大膽創意。在台灣,由兩廳院主辦的「台灣國際藝術節」雖起步較晚,然而「跨界」、「跨國」、「跨文化」的策展理念,強調「自製」、「原創」節目的品牌精神,讓這個初生之犢一開始就展現了放眼國際的深厚潛力和旺盛企圖心。
突顯台灣與世界共同創作的特性
「過去兩廳院雖然舉辦過多項國際藝術節,不過均以認識世界、引進世界為最大宗旨,我們舉辦台灣國際藝術節,要突顯的是台灣與世界共同創作的特性。」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說,邀請美國視覺劇場巨擘羅伯.威爾森,為台灣京劇第一旦角魏海敏量身打造的《歐蘭朵》,從東西方文化相同與相異的激盪中,尋找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融合的新可能,探索在地原鄉,也符合國際時尚趨勢之要求。「以《歐蘭朵》的世界首演為首屆國際藝術節的開幕製作,是挑戰自己、挑戰創作、也挑戰未來,既傳達藝術節核心最好的指標,同時呼應藝術創作的本質就是『冒險』。」
陳郁秀指出,台灣以科技聞名全球,而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已經蔚為世界潮流,我們將這個優勢發揮在表演藝術舞台上,因此藝術節以「未來之眼」為主題,讓「科技」躍身為舞台表演的主角。從克勞斯.歐伯梅耶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的3D多媒體肢體劇場《春之祭》、來自加拿大的4D art劇團以動畫大師生平為題材的《諾曼》、義大利TPO視覺劇場《魔毯上的秘密花園》、菲利普.格拉斯與李歐納.柯恩合作的《渴望之書》,瑪雅.貝瑟多媒體大提琴獨奏會《明日世界》,到戶外廣場引起轟動的VGL電玩音樂會,觀眾不僅被動觀賞、聆聽,更經由互動、肢體動作來體現一個與身體及感官的接觸經驗。「在實體舞台空間之外,創造一個全新的虛擬空間,後續回響以及引發的思考與討論,不僅藝術創作者獲得啟發,科技人才也因此走入藝術的行列。 」
綜觀第一屆的台灣國際藝術節,兩廳院藝術總監劉瓊淑認為,十分成功。十五檔節目、五十六場演出中,包括兩齣世界首演、四齣亞洲首演,整體票房高達九成,參與民眾高達十萬人,售出票券共計三萬五千張,並有全球超過十八個國家觀眾前來觀賞。而周邊活動的安排,如演前導聆、演後座談、工作坊、大師班、講座、影片賞析,共計四十二場。這張亮眼的成績單,也讓各界注目,二○一○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究竟要端出什麼樣的菜色,滿足國內觀眾的期待,超越首屆藝術節的精采?
主題「多元與永續」關注環保與女性議題
陳郁秀表示,二○一○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主題為「多元與永續」,呈現世界各國及台灣原住民的多元文化,以及關注地球暖化、海洋污染等環保議題。此外,也將首度引進以女性創作者為主的瑪大蓮娜計畫(Magdelena Project),與國內劇場進行交流。來自九個國家的表演團隊,十五檔節目,四十五場演出,其中有六部世界首演、六部亞洲首演,節目類型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及跨界演出,有風靡歐陸舞台的前衛之作、有根植台灣土地的傳統創新,更持續推動「原鄉時尚」精神的自製原創節目。
威爾森與優人神鼓《鄭和1433》 跨文化璀璨之作
在戲劇節目中,首推羅伯.威爾森與台灣優人神鼓共同打造的史詩鉅作《鄭和1433》。這部長達三年籌畫的兩廳院旗艦製作,從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切入這趟驚異奇航,捕捉偉大冒險背後的辛酸血淚,貼近鄭和內心對情愛與夢想的追尋與失落。威爾森以意象劇場手法表現東方古典美學,描繪壯闊的人類航海文明。黃誌群的擊鼓與爵士樂大師Ornette Coleman的薩克斯風將進行一場空前的音樂跨文化撞擊。奧斯卡金獎大師葉錦添的服裝設計,與威爾森獨特的空間光影,攜手織構波瀾奇幻的視覺景觀。可預期將是繼《歐蘭朵》之後,又一令人矚目的跨文化合作。
林懷民《聽河》、林美虹《紫讚》 舞動台灣元素
在舞蹈節目方面,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推出全新創作《聽河》,以其住居晨昏相伴的淡水河為靈感,跳脫了《水月》的唯美,極簡的舞台上,一道素白的布,以影像捕捉瞬息萬變的河流,是漣漪、漩渦,是呢喃的小溪、沉靜的大河、湍急的瀑布,對應著舞者的肢體,映照出內心的風景。來自德國的達姆國家劇院舞稻劇場,由出身台灣的藝術總監林美虹帶領,新作《紫讚》首度結合台灣的文化元素,呈現椎心動魄的普世關懷,該作特別在歐洲演出前,來台舉行世界首演,意義非凡。
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原民音樂與影像合奏
音樂節目中,由角頭音樂創辦人張四十三策劃,簡文彬擔任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也是另一部工程浩大的製作。結合原住民歌者、傳統歌謠、當代創作與電影影像,《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講述一個圍繞在原住民古調,關於原住民歌手音樂夢想實現歷程,以及指揮尋找音樂記憶的故事。整部作品除了山林與海洋的聲歌之美,演出空間也將從國家音樂廳舞台上,延伸至戶外廣場的原住民歌舞祭典,而排練、製作、創作過程的紀錄片,將帶觀眾一窺幕後工作點滴。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