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認為去年的表演界特別「跨界」、「混種」,只是「蛻變」腳步加快、加大。它承襲現代劇場界一貫的前進腳步和方向,只是「截彎取直」的革命舉措較多,引人注意而已。蛻變加快的原因,我認為有三:特定團體的推動、技術的進步、劇場的整體潮流。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 黎家齊
時間過的好快(……這似乎是個很俗,但在年初寫東西時往往無法避免的開頭),二○○七年,羅伯.威爾森應兩廳院之邀,首度來台辦大師講演會,這是國家劇院舞台第一次破例當作「演講廳」之用,也足以證明這位「當代前衛劇場大師」的分量。轉眼間現在已經踏入了○九年,渾噩如我,汲汲營營的一下子就晃過了七百多天。而「大師」呢,他卻又要帶給我們震撼,即將帶我們喚醒東方的歐蘭朵。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作品所建立「化外之境」的氛圍讓人想起小孩遊戲,照著鏡子、面對水面或看著光線下的影子,小心翼翼看著這些「影像」如何跟著你動,受你操控,動靜虛實來自你對自己、載體空間(鏡、水、空氣)和反射物件的知覺。這是一種觀照、想像和純真本質的回歸。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鵝黃色的光芒中,舞者幻化為草葉與花朵,順著大自然的韻律,與世無爭地逕自展顏。末了,蓮葉緩緩降下,回到舞台平面,藉此,天兒牛大引領觀者再度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燈光逐漸微弱,枝葉間悄悄開出一朵朵荷花,而花,正是日本幽玄之美的最高境界。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院是在演出與觀看中進步成長,藝術是在教育與推廣中累積發展。每個表演藝術中心因為分屬國家或民間、中央或地方,以及本身條件與軟硬體設備的差異,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雖不盡相同,但所承擔的功能與任務應是或多或少類似的。未來興建完成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不管是以「附屬」或「駐館」形式與演藝團隊合作,都應維持劇院本身、藝術團隊與觀眾三方的平衡與良好互動。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什麼樣的一個搖旗吶喊的狂飆年代,孕育了這麼一位跨世紀的視覺劇場巨擘?
是什麼樣的一幅冷凜純粹的視覺構圖,絕對理性的組成召喚了內在的神秘幻境?
是什麼樣的一種多元並置的聲音景觀,讓聽覺成為空間中可被感知的心靈圖像?
是什麼樣的一款低限機械的表演風格,以極簡細微的動作迸發石破天驚的力度?
是什麼樣的一場異質文化的交融混雜,不同的題材和文本交織再生出全新面貌?
羅伯.威爾森,一個當代劇場史上,絕對不能錯過的劇場大師。
崛起於六○年代紐約前衛劇場運動,羅伯.威爾森在一九七六年以《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奠定大師地位,從此世界劇壇引領風騷將近四十年。他的劇場美學雖一以貫之,但形式獨特而強烈,跨足戲劇、歌劇、舞蹈、裝置和影像等領域,相同的邏輯實踐和操作,卻能不落俗套,時時出人意表。本刊特從時代、視覺、聽覺、表演和跨文化角度,為讀者深入頗析作品背後的大師觀點。
一九八九年,英國作家吳爾芙《歐蘭朵》在羅伯.威爾森的演繹下,首度現身於德國列寧廣場劇院。這部以二小時的獨角戲演繹歐蘭朵一生的性別書寫經典,在舞台上有英、德、法三種版本,而這次在他欽點下,傳統戲曲界第一名旦魏海敏即將獨挑大樑,演出東方版的《歐蘭朵》。本刊獨家全程記錄羅伯.威爾森來台與魏海敏的工作過程,為讀者帶來排練場上的第一手資料,並專訪魏海敏,一談她在跨文化合作中的激盪與收穫。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193期)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瑪莎.葛蘭姆舞團走過兩次重大的經營危機,終於在現任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的步步為營下,重回正軌,財務也獲得平衡與穩定發展。去年展開葛氏經典Clytemnestra的重建計畫,以紀念該舞的創作五十週年,並由台灣舞者、前葛蘭姆舞團首席許芳宜擔綱主角,去年九月的試演會即博得眾人喝采。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