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心_錢熠.jpg 王心心_錢熠.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ntchpar/4aefc9f886ebf.jpg)
主持 廖俊逞 記錄整理 廖俊逞、唐健哲
王心心vs.錢熠
這是傳統戲曲史上五百年來頭一回,同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崑曲和南管,將要首度攜手彈同調!南管的極簡與清雅代表天上音樂,崑曲的婉轉與典雅代表人間音樂,在以崑曲《長生殿》為本的《霓裳羽衣》中,共譜一台南管與崑曲的狂想綺夢。
在這個前無古人的創舉中,兩位主角,一位是成長於南管故鄉的福建泉州,因為南管,遠嫁來台的「南管女兒」王心心;另一位則是出身上海崑劇團,為崑曲出走異鄉,從此踏上一條藝術不歸路,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的最佳杜麗娘代言人——錢熠。
奠基於深厚的傳統基礎,卻不被傳統包袱所限制,是王心心和錢熠的最大共同點,也是兩個劇種破天荒合作的共同理念。王心心說:「傳統到我們手上,不是把它原汁原味就這樣把它流傳、傳承下來而已,而是我們能夠在這門藝術上創造什麼東西。」錢翊的說法更直接:「我是一個要往前走的人,嘗試不同的東西。我們現代人要做現代人的事情。」
於是,在這次越洋對談裡,我們看見兩位身懷傳統絕技,大步往前走的堅毅女生,也看見傳統跨界的現代進行式。
對談時間:十月二十一日
對談地點:心心南管樂坊
對談主持:廖俊逞
記錄整理:廖俊逞、唐健哲
Q:可否請兩位藝術家談一下對彼此劇種的接觸和認識?
錢熠(以下簡稱錢):第一次認真聽南管是前年我來台灣和當代傳奇劇場排《夢蝶》的時候,那時候每天排得頭昏腦脹,有天去書店逛逛,正好聽到《普庵咒》,後來問林克華,才知道那是心心演唱的。一般我們稱崑曲為「蘭花」,因為它很雅,但聽到南管之後,我覺得它更加清淡、優雅。崑曲的主旋律很好聽,但南管是更完整的音樂。我完全聽不懂南管的方言,我不是用耳朵聽他在唱什麼,而是用心去感受音樂,可說此曲只應天上有的境界。
王心心(以下簡稱王):崑曲給我的感受是文人貴族的雅賞,不管唱詞或旋律都很美,而南管比較生活,雅俗共賞。南管的美是在音樂上面,歌詞大多抒發心境;崑曲則是透用戲的方式呈現,兩者用嗓和表現方式都不同。我比較好奇的是,崑曲和南管有很多曲牌的名字都一樣,可是聽起來差很多。我一直很想嘗試,如果用崑曲和南管共同的曲牌去搭配,會有怎麼樣的效果?但現在好像還沒有任何交集的機會。
Q:南管跟崑曲的用嗓差別為何?
王:南管演唱用渾嗓,從喉嚨和胸腔發出的聲音比較多。我們沒有規律的發聲訓練,它很生活,天生什麼聲音就唱什麼聲音,不像京劇或崑曲一定要吊嗓,經過訓練才能唱,所以唱南管的每個人聲音聽起來都不一樣。光聽錢熠和我的說話方式,大概就知道其中的差別。
錢:與其說是用嗓,不如說是語言的不同。中國一百多種戲曲的差別其實是咬字,方言的咬字方式佔有決定性的作用。用各地方言演唱,形成不同的劇種和唱腔。崑曲起源於崑山那一帶,又因為音樂家魏良輔又重新改革了崑曲,把水磨調加在崑曲裡頭,崑曲就這樣發揚起來了。面對不同的劇種,其實就是在處裡不同的語言問題。
《霓裳羽衣》南管崑曲新唱
12/4~5 19:30
12/6 14:30
台北新舞臺
INFO 02-27058677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