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周倩漪
預計在二○一二年完工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將在近期動工,這個嶄新的南台灣藝術標的,將展現怎樣的丰姿?本刊特別訪問到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林朝號,一談籌備處為打造這「南方兩廳院」的種種軟硬體計畫,從觀眾、人才到未來的節目規劃,期待當建築落成時,為南台灣展現最美好的藝術風景!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即將動工,號稱「南方兩廳院」的衛武營,立基於藝術生態環境與台北迥異的南部,有著什麼樣的定位、特色、與扶植計畫?衛武營籌備處林朝號主任,暢談現在與未來、民間與殿堂、表演與觀眾各個層面。「軟體與硬體都要同步啟動!」因此,從九六年到九八年,推出「南方表演藝術發展計畫」,希望針對雲嘉以南的區域,在團隊扶植、人才培育、欣賞人口提昇三方面扎根。
演出+工作坊 積極培養在地人才與觀眾
在團隊扶植方面,每年扶植約一百一十個團隊。中南部有許多地方團隊,重點在於增加其演出機會,而不僅是補助的意義。節目中包括衛武營籌備處自己策劃、主動邀請的演出,如赫比希指揮NSO的音樂表演,吸引了近兩萬人,及廖瓊枝、優劇團,或維也納世界音樂會的轉播......南方計畫的內容不只是中小型團隊的扶植獎助,還安排國家級、國際級的團隊演出,長期上對於南部的文化氣息、團隊水準皆有助益。
在人才培育上,例如曾道雄的歌劇工作坊,從在地團隊中遴選人才,教學訓練後再演出,甚至將南部培育的人才帶到台北做歌劇演出,此模式具有象徵性作用。漢唐樂府亦進行了一週的密集講習、遴選和演出。此外還有與相關協會合作安排舞台、燈光、劇場之講習,這些都是人才培育的部分。
林朝號表示,南部觀眾的欣賞與消費態度、購票行為與台北不同,「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有待建立。NSO的戶外免費演出吸引了兩三萬人,南部人口除了看歌仔戲、傳統戲曲,對於西洋古典樂、交響樂的欣賞程度竟相當高。欣賞人口的培養需要長時間,多元的節目安排,可讓讓觀眾比較各個類型的表演及國際型演出。
未來將組策略聯盟 與兩廳院共同推廣表演藝術
更廣泛的層面,南方計畫包括了國際互動接軌及策略聯盟的部分。衛武營蓋好之後,國際交流以兩岸和亞太地區交流會比較頻繁,長期而言並不局限區域。林朝號指出:「將來南與北、衛武營與兩廳院間的策略聯盟非常重要。」例如在人力和資源方面的交流,先從國內做起,將南部累積起來的動能與兩廳院、及國際串連起來。此外,衛武營希望協助各縣市的文化中心,共同推動發展。文化中心的營運問題除了南部的先天條件不足,民間、政府、經費、團隊、觀眾等等都造成落差。
衛武營現有場地已開發了一部分,包含戶外榕園的定點定時演出,營房中一棟為行政辦公室;一棟為實驗劇場,許多音樂、舞蹈、戲劇團隊都會使用這個場地;另一棟為展場。「推動南方計畫值得驕傲的一點,我們一年共舉辦了一百多場大大小小的表演!」除了表演活動,還有講座,講座是全年度的,吸引固定族群前來聆賞。
在營運模式方面,衛武營鎖定以行政法人為基礎。一個可能是「一法人兩館所」,也就是與台北兩廳院屬同一個董事會監督,各有各的總監、執行單位、資源。相同處在同樣是表演領域;不同處在硬體建築不同,以軟體來講,南部的風格、節目策劃方向與內容會與台北不同。例如衛武營多了一個中型劇場,演出功能就可較偏重傳統戲曲類的表演。另個可能是「兩法人」,兩法人是各有董事會,如此在策略聯盟及執行層面更有意義,平時各走各的,但資源可以互補,節目可以互相流動,南北良性合作,不同處需要存在,然可異中求同。
號角已經響起,藝術動能蓄勢待發
在進駐團隊方面,「衛武營的進駐團隊不一定是交響樂團,可以是在地的戲曲團。」林朝號說。台灣不可能如國外像柏林愛樂,採取由團隊來經營場地之模式,然而由團隊進駐場地是可行的。例如自製節目的製作型態,可讓不同團隊輪流進駐,以一年為期,衛武營提供經費、場地、場次演出之協助。關於節目引進,其演出模式就未必是從台北演完才到高雄,可從高雄演到台北,或只在高雄演出,觀眾可以直接到高雄欣賞節目。
衛武營的位階在哪裡?觀眾型態是如上海與北京大劇院訴求菁英階層?還是像歐洲劇場的多功能性及其文化背景,普羅大眾皆可欣賞?精緻或普羅,此方向可再持續探討。節目方面,如何看待台灣生活中的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布袋戲、廟會欣賞,甚或流行性的節目?定位位階可以從觀眾來思考,也可以從場地的功能性來區隔定位觀眾。林朝號說:「界定的同時,不一定要清晰區隔。」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將於二○一二年完工,號角已經響起,藝術動能蓄勢待發。
(本專欄由魏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與表演藝術雜誌共同策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