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劉仲倫
向人民招手的麵包傀儡劇團
久享盛名的美國知名偶戲政治劇場「麵包傀儡劇團」,於一九九四年時,彼得.舒曼及兩位操偶師來台舉辦兩週工坊,之後與台灣學員合演《補天》。十五年之後,今年首度全團應邀來台演出該團經典作《聖女貞德》並舉辦低價藝術工作坊。這個創立迄今已四十六年的劇團,在靈魂人物彼得.舒曼的帶領下,一直以自給自足、不靠政府補助、非營利事業組織的型態存在。他們在佛蒙特州葛拉佛小鎮的農場裡,持續以融合古老民俗儀式與當代前衛藝術的美學,打造對人類不公處境提出抗爭異議的政治劇場。大開劇團團場劉仲倫連續兩年造訪麵包傀儡劇團的農場,體驗回歸自然的藝術創造經驗,藉由她的專文介紹,也讓我們更認識彼得.舒曼的信念與堅持。
為人民而舞的「路伯蘭地」政治舞蹈劇場
這個大教堂是麵包傀儡劇團(Bread and Puppet Theater)於二○○五年新建可納四百人的室內劇場,含泥土舞台、後台、天井、閣樓倉儲間、樂師陽台,在天花板和觀眾席的四周設計了有趣且可以發出聲響的機關和類裝置藝術的活動物。整個空間充滿著舒曼創作的紙浮雕及繪畫,而且仍然持續增長中,因此有人將該建物又稱為「舒曼的美而茲(Merz)」。每逢夏夜的週五在此上演路伯蘭地國家舞蹈團(Lubberland National Dance Company)的舞作。團名「路伯蘭地」(Lubberland)是援用中古世紀時窮人幻擬的天堂,該地由遊手好閒者及饕餮暴食者治理,人們過著懶惰但又豐衣足食的生活。關於舞蹈的使用,舒曼憶及他來到美國之前即以「新舞蹈團」之名參加慕尼黑芭蕾舞大賽。他說:「我們用力踏步,使用椅子、粉筆繪畫的面具和自製的服裝。噓聲和鼓掌聲並起,然後有些人想衝上來把我們丟出去,這正符合我們所想的正確反應。」雖然他們沒有得到首獎,但的確震撼了當時的比賽。之後,舒曼見到在歐洲巡演的約翰.凱吉及模斯.康寧漢的表演,對他而言是一種藝術新詮釋及形式的印證和啟發。舒曼抵達美國之後即到康寧漢的工作室習舞,師事編舞者羅伯.唐(Robert Dunn),然而不久之後即因為舒曼對於藝術只為菁英服務的不耐,而在舞室外面向唐喊道:「我們的動作不應該是因為做得好或壞,而被選擇的,應該全部都包含,這就是藝術的必要性。」雖然唐贊同了他的觀點卻也終止了他的學習,於是開展出了路伯蘭地的舞蹈。
夏日盛典中,馬戲團與節慶劇慶祝復活喜悅
舒曼自一九七○年移至佛蒙特州後,援用了傳統的馬戲團的歡樂來慶祝受難後的復活喜悅。一九七四年,搬至葛拉佛小鎮的農場後,正式發展為選在夏季的八月份的兩天一夜進行家園復興馬戲團和露天節慶劇,當時的人潮盛會勢可比擬胡士托(Woodstock)的音樂節。直到一九九八年發生觀眾在外毆鬥的死亡意外後,舒曼和艾爾卡決定將一年一度的盛事均分在七月和八月的每個週末,並將兩天濃縮成一天的演出。演出地點仍然在麵包傀儡劇場的戶外窪地。這塊地是早期造林被挖掘後留下來的半月型的環狀(Ring)的戶外劇場,觀眾可坐在山坡上觀賞表演。廢棄的彩繪巴士作為古希臘劇場的景屋,分隔後台與表演舞台。
麵包傀儡劇團《聖女貞德》
11/16 19:30
高雄衛武營藝術中心籌備處281棟展演館
11/19 19:00
靜宜大學至善樓大禮堂
11/20~21 19:30
11/21~22 14:30
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INFO 04-23586129
麵包傀儡劇團「低價藝術」工坊
11/12~14 淡水古蹟博物館/宜蘭大二結社區
11/15 台北縣中港大排
11/18 靜宜大學
11/23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詳情請參考大開劇團網頁www.opentheater.org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