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李秋玫
被美國《洛杉磯時報》盛讚為「全美音樂總監」的史特拉金,是一位真正的orchestra builder(樂團打造者)。他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名氣,而在於有能力拓展樂團的彈性、開拓更多不為人重視的曲目。這個月底,他將首度與NSO合作,演出兩場跨年音樂會,讓台灣樂迷領略他堅實的指揮功力。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 廖俊逞
吳念真戲裡寫的都是日常生活在你我周遭的小人物,講的也是再平凡不過的處世之道,卻因為劇裡頭的角色、情節都是大家所熟悉,所以格外有共鳴和認同感,觀眾被喚起共同記憶的同時,也重拾某些台灣被遺落的美好價值,而這其實來自吳念真自己對創作的堅持、生命的信仰——情義。未來,無論電影、廣告、舞台劇,不管在哪一個領域,相信吳念真還是會跟觀眾繼續搏感情下去。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 黎家齊
每年在世貿舉辦的國際書展結束後,我總會和三五同業,到現在位於莊敬路的「小凱悅」小小慶功一番。說那是「小凱悅」,您可別以為它是五星級豪華的大飯店,說穿了只是個小麵館。家常的滷味、手桿的麵條、點盤少了雞絲和拉皮的芝麻醬小黃瓜,配上清蒸螃蟹,再來碗美其名的「四寶湯」——番茄、青菜、豆腐、蛋花、灑些青蔥、麻油。和正統的館子裡比,顯得南腔北調、丟三落四的幾樣小菜,卻讓這家店從以往四四南村中的麵攤起家,到現在門庭若市,博得了「小凱悅」的渾號。其實這樣的一桌「物資缺乏」與「龍蛇混雜」,正是眷村菜的神髓之一,也反映了當年竹籬笆內的生活點滴。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米蒂亞》到《樓蘭女》,驚世駭俗的題材在今日看來聳動不再,超越時代背景的人性刻劃,倒是放諸四海皆準;從戲曲表演體系出發,卻拋下了京劇的鑼鼓和聲腔,擺脫了程式化的唱唸做打,二十一世紀的《米蒂亞》顛覆性格仍在,只是從「主題」的詮釋轉換到了「形式」的實踐上。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說《第十二夜》是莎翁最好的喜劇,專家內行恐怕很少有人反對。它的詞藻極端華美,也兼具音樂性,因為劇中有幾首十分可愛的插曲。它的角色精采,男女主角及正反派角色都有極好的場景。它的劇情雖像其他喜劇般略欠深度,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卻非常有趣,趣味之一,就是女主角薇奧拉的女扮男裝。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戈爾德思以文字稠密著稱,如果無法超越他的理念想法,導他的劇本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處理他的語言,並從舞台指示的罅隙中,找出其內在豐富的意涵。王嘉明的《R.Z.》多處地方不去兼顧文本的意指,使其扁平地滑溜過去,不禁讓人懷疑導演是否曾認真去解讀文本。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月二十日交織著星光與樂音的晴朗夜晚,我們遇見了一場具有「嘉年華」意味的音樂盛宴儀典,它雖然不比俄國思想家巴赫汀的嘉年華模式理論——透過狂歡慶祝的方式,對於現存秩序做一全面性反動顛覆來得激進。然而,一種跨越、穿透年齡、階級、族群、品味的表演藝術活動可能性是可以被開發與創造的。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