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說《第十二夜》是莎翁最好的喜劇,專家內行恐怕很少有人反對。它的詞藻極端華美,也兼具音樂性,因為劇中有幾首十分可愛的插曲。它的角色精采,男女主角及正反派角色都有極好的場景。它的劇情雖像其他喜劇般略欠深度,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卻非常有趣,趣味之一,就是女主角薇奧拉的女扮男裝。

文字 楊世彭 資深舞台導演及戲劇學家,現任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客座講座教授
圖片提供 本刊資料室

莎翁十二齣喜劇中,你若要我挑選最好的一齣,我大概會選《第十二夜》。一方面由於這齣戲實在好,另一方面,它對我個人有特別的意義。

一九七三年的夏天,我在美國的科州莎翁戲劇節(Colorado Shakespeare Festival)導了這齣戲,那可是我生平第一次執導莎劇,而導戲的場合又是一個歷史悠久、水準頗高的莎劇節,心中的緊張可想而知。可是演出結果非常好,十四場公開演出全部售謦,上座率高達103%,那多出來的3%乃是站票。每晚看到千餘座的戶外劇場坐得密密麻麻,後面還站著數十位站票觀眾,我這莎劇新手的暗喜,也就不用提了。莎劇節結束後,丹佛市的公共電視台還請此劇演員多留一星期,在攝影棚裡將全劇拍成兩小時半的電視版本公開放映,更是難得的經驗。

這齣戲的成功,使我這個在海外打拼的華裔導演逐步進入莎劇演出及製作的領域,三年之後因緣際會,我接掌了這個已有二十幾年歷史並已演完全部卅八齣莎劇的劇團,成為它的藝術及行政總監,前後一共做了十整年。

我那《第十二夜》的演員團中,後來居然出了一位明星。十年前好萊塢賣座名片《終極警探第三集》Die Hard 3中飾演壞蛋頭子的Bill Sayer,就是那個佔領機場墜毀客機的傢伙,在我戲裡扮演一個次要角色Fabian,也同時主演那年的《哈姆雷特》。

詞藻華美具音樂性,女扮男裝趣味洋溢

我說《第十二夜》是莎翁最好的喜劇,專家內行恐怕很少有人反對。它的詞藻極端華美,也兼具音樂性,因為劇中有幾首十分可愛的插曲。它的角色精采,男女主角及正反派角色都有極好的場景。它的劇情雖像其他喜劇般略欠深度,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卻非常有趣,趣味之一,就是女主角薇奧拉(Viola)的女扮男裝。

劇情主線之一就是一對孿生兄妹因暴風雨翻船而落水失散,最後都飄泊到一個小國伊利里亞(Illyria)。妹妹改扮成男士,做了當地奧西諾(Orsino)爵士的跟班。奧西諾愛慕美女奧莉維亞(Olivia),追求不遂之下,讓薇奧拉代他前往小姐處朗誦詩詞贈獻珠寶,不料小姐反而喜歡這位英俊不凡的「少年」。同時,薇奧拉也暗中愛慕她的主人。後來相貌跟薇奧拉完全一樣的哥哥也到了伊利里亞,也遇見了奧莉維亞,當然也一見傾心,與奧莉維亞立即成婚。劇終時,薇奧拉告訴大家她是女孩,向奧西諾吐露暗戀,最後兩人也結為夫婦。

這種孿生兄弟或兄妹的錯認故事,其實不是莎翁的首創,早在羅馬喜劇Menaechimi裡已經出現,但在莎翁的筆下,卻更清新可愛,而薇奧拉這個雙性角色,更是明星演員展示演技的最好「載具」。這類行內人所稱的“breeches roles”,也就是「穿緊身褲的角色」,更是所有年輕美貌的明星演員必演的角色。過去兩百年的英國戲劇史上,不少知名女星以飾演薇奧拉著稱,包括經典電影《飄》的女主角費雯麗,她在一九五五年兼演薇奧拉及她孿生哥哥賽巴斯丁(Sebastian),地點是莎翁故鄉的「莎士比亞紀念劇場」,導演是莎劇名演員John Gielgud,而飾演劇中反派男主角的不是別人,而是她丈夫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勛爵,也是上世紀最負盛名的莎劇明星。

馬伏里奧(Malvolio)這個角色,往往是這齣戲中最值得看的焦點。這位不苟言笑、故作正經的清教徒,在莎翁的生花妙筆之下真是精采絕倫,與莫里哀名劇《偽君子》Tartuffe裡的同名主角一樣可厭又可笑,也是戲劇史上眾多名演員最愛扮的角色。他是奧莉維亞小姐的管家,但心中暗戀女主人,而這戀情的目的並不純正——他也想得到小姐的大筆家產。在劇中幾個丑角的作弄下,他撿到一封小姐筆跡的情書,對象就是他,要他別再妄自菲薄,應該鼓起勇氣來追求,也該照她心意打扮得奇奇怪怪。馬伏里奧一時被財色迷了心竅,居然一一照做,引起後來許多不倫不類的笑話,而他撿讀情書的那場戲(通常在上半場結束之前),可稱莎劇喜劇片段中最最精采之一,也是資深觀眾期待的看戲焦點。

兩齣令人印象深刻的《第十二夜》

我生平看過將近十五齣《第十二夜》的演出,包括我親自製作的兩齣及自導的一齣。英國皇家莎翁劇團的演出,我也看過兩齣,都在莎翁故鄉的主劇場,也都平凡無奇,看過即忘。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也有兩齣。第一齣在我執教廿三年的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舞蹈系的主劇場,由我一位美國同事執導。他的做法很特別:用一位女演員兼演孿生兄妹。這位小姐肩上佩帶一朵絹花,飾演薇奧拉時佩在右肩,換演賽巴斯丁時佩在左肩。這種處理全劇都無問題,但到最後兄妹同時出現時,問題就大了,台下的觀眾都摒氣息聲地看那導演如何解決。只見那位小姐把那朵絹花從右肩移到左肩,從左肩又移回右肩,身子隨著絹花的轉換而一會兒面朝左一會兒面朝右,反正扮演妹妹時花在右肩面朝左方,扮演哥哥時則花在左肩面朝右方,一人誦讀兩個人的對話,居然把這場戲給順利地走完了,博得觀眾會意的掌聲。

另一齣難忘的《第十二夜》就是英國「與你同行」(Cheek by Jowl)劇團在一九八六年的製作,我在香港看到它的巡迴演出,也是藝術總監迪克蘭.唐納倫(Declan Donellan)的作品。這齣戲僅用七位演員扮演劇中十五個有台詞的角色,變換得快速而合理,加上導演使用極簡單的佈景道具搬演這齣場景頗多的喜劇,處處顯露他與設計師的巧妙構思,是我看過的三百多齣莎劇裡的精品之一。這次來台巡演的俄語版《第十二夜》,也正是這位導演的作品,號稱全由男演員飾演全部角色,相信必有看頭。


圖說:可厭又可笑的馬伏里奧(左)這個角色,是奧莉維亞小姐(右二)的管家,但心中暗戀女主人。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19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CHPAR 的頭像
    NTCHPAR

    PAR表演藝術雜誌

    NTCHP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